巴伯小提琴協奏曲Op.14 小提琴演奏:安妮·秋子·梅耶斯
0 秒
0 秒
點擊取消靜音
0:00
播放(k, Space)
靜音 (m)
0%
0:00
/
0:00
循環播放: 關閉
自動播放已啟用
播放設定
全螢幕(f)
訪問廣告商網站
點擊取消靜音
播放 (k, Space)
解除靜音 (m)
Ads
全螢幕(f)

巴伯小提琴協奏曲Op.14 小提琴演奏:安妮·秋子·梅耶斯

2022年9月6日
巴伯小提琴協奏曲Op.14,作於1940年.是他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也是巴伯第一首爲器樂而作並公開演奏的協奏曲。這首小提琴協奏曲因其旋律優美且極具戲劇張力,所以自首演以來盛演不衰,成爲20世紀最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欣賞這部作品,猶如感受到午後照進屋內的陽光,有一種溫暖的幸福感。
據說這部協奏曲是受一位美國富商的被保護人委託而作。前兩個樂章寫完後,委託人曾嫌它太簡單,巴伯決定在末樂章中充分炫技,以致末樂章演奏較有難度。該作品常被評論爲巴伯作品的轉折點,即表達多樣化風格的延伸。在這部作品裏,正是柔美與炫技的對話。
有著後浪漫派風的巴伯,在這首以三樂章組成的曲子當中,隨處可聞優美的旋律;像布魯赫的”小提琴協奏曲”一樣,不經管絃樂的前奏,小提琴一開頭便以美麗得難以形容的琴音,帶領樂曲進入第一樂章主題。獨奏主題長達27個小節,猶如把一匹亮麗的絲綢抖落開來,質感之美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第二主題則採用“蘇格蘭式的附點節奏”,輕巧而活潑,旋律上又呈現出現代之風格。整個樂章溫暖而抒情,融旋律美與節奏美於一體,將“美”這個簡單的字眼之內涵發揮得淋漓盡致。有人稱這是20世紀最美的樂章。
第二樂章是對第一樂章“美”的提升,旋律更富有歌唱性,由一段緩慢的歌唱性非常強的雙簧管獨奏開始,隨即引出小提琴獨奏的主題,二者交替穿插演奏,形成一幅優美寂靜的圖畫。纏綿委婉的旋律似在追憶逝水年華,似在緬懷過去,令人深深沉醉其中。
第三樂章在風格上來說簡直與前兩樂章格格不入,將悠長的旋律化爲“無窮動”的輝煌炫技,充滿着活力。有人說作曲家正以如此瘋狂的炫技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該曲作於二戰期間,本樂章正以這令人窒息的無窮動旋律暗示了“浪漫和平的世界被納粹的坦克碾碎”的現狀。
巴伯大膽地將一、二樂章之柔美的旋律和三樂章的火熱炫技進行對話,確切地說,二者實現了一個從並置到融合的過程,其中他是以表現“美”爲核心的,並將“美”發展至多元化,體現出整首作品的旋律之美、節奏之美、速度之美和性格之美。同時,在音樂風格上,它融合了煽情與幽默、寂靜與活潑的性格特徵,同樣體現出整首作品的多樣化風格,這成爲巴伯作曲生涯的轉折點。正因爲這部帶有小提琴炫技的作品,當今不少青年小提琴家在錄製唱片時巴伯的《小提琴協奏曲》成了他們首選的曲目之一。
安妮·秋子·梅耶斯
美國小提琴家
安妮·秋子·梅耶斯(Anne Akiko Meyers)是一位美、日混血的美國籍小提琴家。1970年出生於美國聖地亞哥,加州。

留言

Guest 1744524321959
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