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27日訊】自由時報 文╱JANUS
回顧2004年最受注目的音樂產品,莫過於蘋果的iPod第四代及iPod mini,其中又以iPod mini特別受到矚目,這款產品繼承了iPod家族優雅及好操作的優點,但因為採用4GB微型硬碟當成記憶核心,所以大大降低以往iPod厚重的體積,再加上多彩外殼的造型,一推出便在全球熱銷,好評不斷。
其實如果我們仔細注意一下MP3音樂的硬體市場,我們不難發現,iPod的確已經在業界定下了一種領導的標準,我們不難在其它的產品上發現iPod的影子:純白色的外型、或是iPod別開生面的圓形觸碰佗取盤、舒服的螢幕介面,這些都或多或少可以在一些國產或是韓系的機種上發現這些特點,所不同的就是模仿得多或是模仿得少的差別而已。
這個現象其實不該單純地以「一窩蜂」來解釋,實際上,iPod從2001年10月推出發展至今,已經有3年多的時間,而且每次推出都造成話題的轟動,可以說是隨身音樂產品中的霸主,無論是在產品的設計面及應用面,都必須要持續不斷地創新,才能吸引口味挑剔的科技產品消費者的注意。
所以,一開始我們就先來檢視iPod mini,看看它與前代的iPod三代有哪些不同的改變,或許,我們可以推測這些特點將在往後即將要推出的其它音樂產品上可以看到:
1.名片般的體積:
iPod mini既然稱為「mini」,在體積上當然有其優勢,高9.1公分、寬為5.1公分、厚度僅有1.27公分,可以如名片般收藏在口袋中。
2.採用微型硬碟為儲存媒介:
傳統iPod使用的是Toshiba的1.8吋硬碟,而iPod mini採用的則是體積更小的微型硬碟,大小與一般CF記憶卡相同,不過記憶容量僅有4GB。
3.附加迷你遊戲功能:
iPod mini上新增了內建的四種小遊戲,包括有打磚塊、猜歌曲、射擊以及接龍。
4.多彩的外殼:
iPod「正統」的色系為純白色調,而iPod mini則提供了銀、金、綠、粉紅、藍等五種閃亮的金屬顏色外觀可供選擇。
5.操作面板精簡化:
一直到第三代的iPod,都將四個功能選單按鈕獨立設計在螢幕的正下方,但是iPod mini則直接設計在圓形觸碰佗盤上,更精簡了操作介面的使用面積。
〈超好用〉
深入瀏覽iPod的操作介面
中文顯示螢幕 字型大小適中
與之前iPod使用的選單比較起來,iPod mini及第四代iPod在選單設計上的改變並不大,選單採用樹狀結構的設計,利用圓形觸控板選取了你要的選項後,按下圓形面板中央的突起按鈕,就表示進入到下一個選單;要跳回到上一個選單畫面的話,則要按下圓形面板上方的「Menu」按鈕。
使用介面一共有「播放列表」、「瀏覽」、「附加功能」、「設定」、「背光燈」這五大功能選項,而如果你在使用的時候還有播放音樂的話,則會在這五大功能選項的下方新增一個「正在播放」的選項,而你隨時可以在不同的功能區內切換,一邊欣賞音樂一邊瀏覽你的行事曆、備忘錄,或是玩玩iPod內建的幾個小遊戲,這都是除了音樂之外的貼心功能。
通訊錄及行事曆、備忘錄用法
就算你沒使用過iPod,你應該也知道iPod有搭配一套威力強大的iTunes軟體,來上傳下載更新它的播放音樂,不過iTunes支援的僅有音樂播放的相關功能,並不支援通訊錄這些格式的檔案,那麼要使用iPod的通訊錄、行事曆、備忘錄這些功能,檔案又要如何更新呢?
iPod裡頭預設有四個資料夾,你必須利用將iPod設定成為行動硬碟的方式,透過上傳檔案的方法才能將文件傳送到iPod裡頭,這四個資料夾分別是:
1.「Calendars」:儲存行事曆資料。
2.「Contacts」:儲存聯絡人資料。
3.「Notes」:儲存備忘錄資料。
4.「iPodControl」:系統資料夾,一般情況下並不會用到這個資料夾。
另外,因為iPod本身就支援中文格式,所以你也不用擔心中文檔案會有顯示或是存取上的問題。
當你將iPod mini設定為行動硬碟之後,在我的電腦中,會出現一個名為「某某某的iPod」的硬碟,你可以直接點選進入,進入之後,你會看到內有「Calendars」、「Contacts」、「Notes」、「iPod Control」這四個資料夾,除了最後一個資料夾是用機器本身用到的檔案之外,前面三個資料夾則是用來支援iPod mini的種種額外功能。
〈超亮眼〉
iPod Photo
iPod家族的新成員
隨身行動相簿 還可播音樂
就在iPod mini推出不到半年的時間之內,最近iPod家族又推出了家族最新的成員:iPod Photo,從外型上來看,它與iPod第四代沒有什麼差異,主要的差別在於顯示的液晶螢幕從iPod的2吋灰階更改為iPod Photo的2吋彩色,支援播放相片顯示的功能,所以它的功能又搖身一變,不但可以播放音樂,還可以成為隨身的行動相簿。
iPod Photo當然是針對越來越熱門的數位影像市場而來,不過比較值得消費者注意的是,依照目前的功能,它還是需要電腦中的軟體操作才能將數位相片上傳到iPod Photo的機身中,你不能將它視為一個數位相片隨身碟或是列入記憶卡備份方案裡頭,所以它還只能算是一台以數位音樂播放為主,然後又兼具行動相簿功能的視聽娛樂裝置。
另外,iPod Photo同樣也採用與iPod第四代相同的1.8吋硬碟,而容量則有40GB以及60GB兩種。
〈超迷你〉
iPod Shuffle
2005年致命的小不點
容量512MB 只有一包口香糖大
一跨入2005年,蘋果又推出了iPod Shuffle這台與一包口香糖差不多大小的小不點,這是首款以隨身碟形式推出的iPod家族產品,最吸引人的莫過於它擁有512MB的記憶容量,採用USB 2.0的傳輸介面,但是價格卻只要3千多元,這種規格與價格,就算是在之前的國產MP3隨身聽中,也是絕對沒有這麼低價的,更何況它還掛頂著隨身聽中頂級名牌「iPod」的光環呢!
iPod Shuffle之所以價格能夠壓這麼低,主要在於它將以往隨身碟都列為必備的螢幕功能拿掉,使用者在使用時無法由螢幕上進行操作,雖然一開始你會覺得這樣的邏輯很奇怪,不過其實仔細一想就會覺得這種想法也很合理。
512MB的容量,大約可以儲存100多首MP3的歌曲,就算你可以從螢幕上看到歌曲名稱,其實還是要一首一首地前進後退去選取歌曲,在很多實際的使用情況下,螢幕其實只是「備而不用」,沒能發揮多大的實際功能,因此,iPod Shuffle便大膽地將螢幕移除,讓你可以利用隨機或前後播放的方式,來欣賞歌曲,而在價格上大大降低,也是相當不錯的概念。
更吸引人的是,iPod Shuffle一樣也支援iTunes的連接操作,而蘋果也準備了包括臂掛套、底座、充電器等許多相關的iPod Shuffle相關配件等著你來擴充,看來iPod Shuffle這個小不點,來勢洶洶的威力,一點也不遜色於之前iPod家族的那些老大哥呢!
(http://www.dajiyuan.com)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