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 Artist大藝術家 藝術探索系列(6)
比薩公墓壁畫《地獄》
The Hill
在著名的意大利比薩廣場上有一座很容易被忽視的建築——坎波·聖託公墓(Camposanto Monumentale),又叫做比薩公墓,殊不知它曾經比旁邊的比薩斜塔更加聞名。比薩公墓公墓始於1277年,其目的是為那些曾隨意散佈在大教堂周圍的墳墓和古老的石棺提供“寬闊,端莊,隱蔽和封閉的空間”。據說,這座巨大的墓地是由十字軍從聖地耶路撒冷帶回的大量泥土修建成的,因此它被稱為聖地。
這座哥特式建築的迴廊墻壁上有一組巨型壁畫:《死亡的勝利》、《最後的審判》和《地獄》三幅作品,它由意大利畫家弗朗切斯科·特里尼(Francesco Traini)于1350左右繪製的。中世紀流行的“死亡題材”繪畫,通過對“死亡”的描繪,讓世人對“生命”的反思,如同警示預言一般,向世人發出警告和提醒:在最後的時刻來臨前,不要迷失自己,遵循神的教誨及時歸正自己的行為和思想,這樣才能免於毀滅,讓生命有美好的歸宿。
我們將進入比薩公墓壁畫最恐怖的部分——《地獄》。據説所有參觀者都被會這幅作品嚇得魂飛魄散。尤其在寂靜的墓地觀看了前面幾幅壁畫后,猛然轉到這面墻上直視這張巨大的地獄圖像時,頓時毛骨悚然、不敢直視。因爲它清楚的展現了地獄的慘烈。
這個畫面很可能弗朗切斯科·特里尼藉鑒了喬托在史格羅維尼禮拜堂的作品《最後的審判》中的地獄部分,有著極爲相似的取材和構圖,中間是被稱爲“地獄之子”( The Prince of Hell)的巨大怪物,它握著將死的人塞進嘴裏,肚子裏的人要經受被“消化”的痛苦,然後再被排泄出來,而等待他們的是下面的厲鬼,繼續接受被鋸子搓的折磨。地獄之子的周圍分佈有切腹掏腸、被毒蛇纏繞、被巨龍吞食、刺穿身體、火湖、火烤等酷刑。
《最後的晚餐》裏的地獄部分,喬托,意大利
聖經對地獄的描寫着墨不多,只輕描淡寫幾句而已,但已是恐怖至極,畫面的場景正是對聖經中這部分的一一描繪:
“那迷惑他們的魔鬼,被扔在硫磺的火湖裏,就是獸和假先知所在的地方,他們必晝夜受痛苦,直到永永遠遠。…於是海交出其中的死人,死亡和陰間也交出其中的死人,他們都照各人所行的受審判,死亡和陰間也被扔在火湖裏。這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若有人名字沒記在生命冊上,他就被扔在火湖裏。(啟示錄第二十章10-15節)”
但丁在《神曲》里写道:
“地狱中最黑暗的地方是为那些在道德危机时刻皂白不辨的人准备的。”
對於地獄的恐怖,無需筆墨,一張張畫面足以震撼人心。
死亡主題的繪畫
我們再回到比薩公墓的壁畫主題上,這組描繪死亡的壁畫正是14世紀死亡崇拜的開始,並在15世紀達到頂峰,這段時期的教堂和公墓的墻壁上“死亡之舞”(Danse Macabre)和“死亡的勝利”(Triumph of Death )主題的壁畫比比皆是,人們感到世界末日迫在眉睫,期待著《聖經·啟示錄》中所預言的救世主彌撒亞降臨,對世上所有人、無論死的還是活的,進行最終的審判。
貝恩特·諾克:Surmatants(Totentanz)死亡之舞,聖尼古拉教堂,塔林15世紀
雖然我們知道世界末日并沒有在14世紀到來,畢竟七個封印的異象當時只兌現了四個,但對那時的人而言,人間就是地獄,活著就是在受煎熬。接二連三的災難使人們對死亡不光麻木了,還展現出崇拜和迷戀。其實,人怎麽可能真正迷戀死亡呢?那只不過是生命的無奈罷了。
經歷過瘟疫的人對死亡有著更深切的認知。當今的時代,這是個讓人忌諱的話題,而在中世紀甚至更古老的年代,人們對死亡的態度似乎更開明一些。
當在任何角落、任何地方都遇到死亡時,它也許會變得平庸。取而代之的是,它表現為一種可怕的被崇拜。尤其對那些蠕蟲、腐爛和可怕的物理細節的描繪。以前,死亡的主要觀念是靈魂的精神之旅,而如今身體的腐爛似乎更為重大。幾個世紀以前的肖像都是寧靜的,雙手合十祈禱,睜著眼睛,期待著永生。而現在,按照哈西尼(Harsigny)[注釋1] 的榜樣,偉大的主教經常被逼真地表現為屍體。
化身死神的教皇高舉著收割生命的大鐮刀提醒死亡無時不在。聖彼得堡,聖保羅教堂
《死亡的勝利》(Trionfo della morte),巴勒莫阿巴特利斯宮的哥德式壁畫。galleria regionale di Palazzo Abatellis, palermo(1446),affresco staccato,作者不明
無論是瘟疫、戰爭、死亡還是地獄,畫家創作此類題材的用意,都是像末世預言一樣在於警醒世人,警告人們在最後的時刻來臨前,不要迷失自己,遵循神的教誨及時歸正自己的行為和思想,這樣才能免於毀滅,讓生命有美好的歸宿。
[注釋1]紀堯姆·德·哈西尼(Guillaume de Harsigny)(1300年-1393年7月10日)是法國查理五世的醫生兼法院醫師。他死後的墓葬被雕塑成乾尸,是中世紀屍體墓葬雕塑的最早實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