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4月04日訊】中國房地產市場持續惡化,二手房市場價格延續跌勢。最新報告顯示,大陸百城二手住宅已連續下跌35個月,同比下跌7.29%。
中國房地產研究機構中指研究院4月1日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3月,百城新建商品住宅均價16,740元(人民幣,下同)/平方米,環比上漲0.17%,同比上漲2.63%。其中40個城市環比上漲,50個城市環比下跌,10個城市持平。
二手房方面,3月份百城二手住宅均價13,988元/平米,環比下跌0.59%,跌幅較上月擴大0.17個百分點,已連續下跌35個月,同比下跌7.29%。
據搜狐網「川科社」4月2日報導,二手房價格連著35個月下降,跌幅逐漸增大,波及範圍不斷擴大。一些原本價格堅挺的優質地段,如今也出現明顯的價格鬆動。雖然掛牌房源數量增多,但實際成交卻寥寥無幾,買賣雙方僵持不下。
報導指,這種情況不只是個別城市的特例,很多二三線城市表現尤為突出。房屋庫存量不斷攀升,使得價格下行壓力越來越大。不少房東開始著急,甚至主動降價出售,然而市場反應依舊冷淡。
報導認為,二手房市場上的連跌和經濟大環境緊密相關。如今大家消費比較謹慎,投資房產的熱情不高。加上貸款利率上升,購房成本增加,進一步抑制了買房需求。
而那些有賣房打算的業主心裡不好受。房價持續下跌,資產大幅縮水。他們要麼堅守價格底線,等待市場好轉;要麼忍痛降價出售,減少損失。部分業主為了儘快脫手,甚至接受低於心理預期的價格。
另據網易「雜談張四爺」的文章指,雖然一線城市比如北京,3月份二手房房價逆勢上漲。但三四線城市,像鹽城、蕪湖,房價同比跌了4.45%,掛牌量暴增78%,房子掛兩年都賣不掉。說白了,經濟不行、人口外流,房子再多也是「白菜價」。
作者表示,今年當局工作報告第一次把「穩住樓市」寫進重點,各地出了56項政策,比如取消限售、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可效果呢?深圳、杭州搞「房票安置」(拆遷補償30%換成購房券),二手房成交上漲了23%;但長春、惠州哪怕取消限售,市場照樣躺平。
此外,南京全面取消限售後,二手房掛牌量直接飆到4.2萬套,是平時的3倍,結果價格反而跌了0.38%。這就像「減肥藥吃多了反而虛脫」——政策刺激碰上供需失衡,反而加速崩盤。
作者直指,跌價最狠的地方,已經開始出現「負資產」。比如泉州,2018年高位買房的人,現在房子估值比貸款餘額還低,只能斷供。今年一季度,當地法拍房數量暴增142%,但67%的房子根本沒人要。而北京、蘇州的急售房占比58%,買家直接付10%定金「鎖房」,半年內賣不掉舊房就毀約。
作者認為,短期來看,三四線城市的二手房還得跌。為啥?庫存去化周期已經拉長到28個月,開發商為了賣新房,降價15%~20%,直接把二手房「摁死」在地板上。
作者直指,這波下跌從2019年底開始算,全國二手房市值已經蒸發了15萬億元,相當於去年GDP的12%!
中國房地產企業業績崩跌
目前,中國經濟持續下滑,地方政府債台高築,房地產市場崩跌,消費者信心持續低迷,房地產企業一片哀鳴。
今年3月31日,中國知名房地產開發商佳兆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發布2024年度業績公告,2024年,佳兆業實現收入約115.61億元,同比下降55.8%;實現毛利約2.38億元,同比下降86%;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虧損為285.31億元。
3月17日,中國知名房地產開發商「融創中國」發布報告稱,由於收入下降,預計2024年虧損在255億元至260億元之間,這一預期虧損規模顯著高於2023年度報告的79.7億元虧損。
萬科A預計2024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450億元,相較於上年同期盈利的122億元,下降幅度高達470.0%。
保利發展預計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128.08億元,同比下降9.83%;歸母淨利潤50.16億元,同比下降58.43%;扣除非經常損益的歸母淨利潤44.92億元,同比下降61.90%。
(責任編輯:李恩真)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