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3月21日訊】3月21日,中共大五毛、網路大V司馬南偷稅的消息曝光後,網上瞬間刷屏。該話題被推上熱搜。大陸媒體紛紛發文,批評司馬南偷稅。司馬南所謂的「人設」崩塌。
3月21日,中共國家稅務總局北京市稅務局稽查局公布司馬南偷稅案件處理情況。
前期,稅務稽查部門依託稅收大數據分析發現,網絡「大V」司馬南涉嫌偷稅,對其開展立案檢查。
經查,司馬南在2019年至2023年期間,少繳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等稅費共計462.43萬元。其實控企業北京某影視策劃中心,少繳企業所得稅75.32萬元。據相關法律法規,對司馬南及其實控企業追繳稅費款,加收滯納金、罰款共計926.94萬元。
3月21日,「網絡大V司馬南偷稅被罰超900萬」衝上熱搜榜前列,引起熱議。
公開資料顯示,司馬南是一名網絡大V,自我標籤為主持人、獨立學者、社會評論家、高級經濟師、知名自媒體人……截至3月21日上午,其抖音帳號粉絲3736.7萬;今日頭條號粉絲1642萬,快手帳號粉絲517.4萬元、抖音司馬南頻道420.2萬,微博帳號粉絲321萬,小紅書帳號粉絲1.8萬,全網粉絲高達6600多萬,這還不包括看不到粉絲數量的視頻號。
極目新聞報導,司馬南社交帳號上發布的視頻多為直播切片,最後一條視頻更新止於去年11月5日。其粉絲量最大的抖音櫥窗,也並未帶貨。但是,從去年7月22日起,其開通了《司馬南遛彎兒》直播專欄,基本上都是遊走全國各地的商業直播,截至去年10月30日共計11場。其中10月13日下午5點河南許昌胖東來的直播無法觀看回放。
據公開資料,從去年11月初起,司馬南各平台帳號包括微博、抖音、頭條等平台帳號已停止更新。
截至目前,司馬南社交帳號停更已有4個多月,引發網友無數猜測。隨著偷稅的消息被曝光,真相大白。
諷刺的是,司馬南曾多次在社交媒體上高調批評他人逃稅行為。
長期以來,司馬南的言行在網絡上備受爭議。司馬南此次偷稅敗露,其所謂的「人設」崩塌。媒體對其口誅筆伐。
澎湃新聞的文章表示,司馬南作為公眾人物,在網絡上頗為活躍,獲得海量的擁躉、流量加持,也從中收穫了真金白銀,卻忘了公民的基本義務——依法納稅,這動搖了一個公眾人物的品德根基。
文章表示,司馬南無法洗白,他就是故意逃避繳稅。一者,司馬南的偷稅活動時間跨度長,從2019年至2023年橫跨整整五年時間;二者,其偷稅的主觀惡性強,偷稅手段花樣百出,處心積慮:隱匿收入、虛假申報、虛列成本費用、違規享受優惠政策等等。
上觀新聞的評論文章表示,司馬南長期以「公共知識分子」形象示人,在社交平台擁有數百萬粉絲。他熱衷對社會熱點事件發表評論,擺出「仗義執言」的姿態。這種人設,與被曝光的偷稅行為形成強烈反差。這種身分悖論並非孤例。本案引發輿論熱議的深層原因,還在於它觸碰了社會公平的敏感神經。
微信公眾號風聲OPINION的文章表示,司馬南偷稅漏稅被坐實,其一手打造的所謂「正義」形象面臨坍塌的風險。
文章表示,從邏輯上看,司馬南的所謂「塌房」,並不意外。一個到處揮舞道德和正義大棒鞭撻別人的人,其目的往往是可疑的。長期以來,他挾持所謂「群眾意願」,行走在違法的邊緣,但平台也沒有對其採取措施,這可能也給他造成一種幻覺,以為自己是「例外」,甚至享有某種互聯網上的「特權」。
文章最後提到,或許人們還應該進一步反思,司馬南是如何一步步「做大的」?司馬南的一些發言和視頻,明顯有造謠嫌疑,也不乏用戶舉報,長期以來,他為何總能安然無恙呢?實際上,司馬南的言行不僅破壞市場,對真正的「愛國主義」也是一種扭曲。
《北京日報》社旗下的時政類微信公眾號長安街知事以「媒體評司馬南偷稅被罰:大V,不能成大盜」為題發文表示,偷者,盜也。大「V」越大,越應自覺自律。自作聰明、鋌而走險,一定會付出代價。
責任編輯:方曉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