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声2023年12月7日】(本台记者郑欣综合报导)
「国家成就」先行 港产文化遭清洗
继香港特首李家超在10月发表的《施政报告》中表示会设立「国家发展成就馆」后,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周三(6日)向立法会提交文件,建议把现有科学馆改设成「国家发展成就馆」,科学馆则会在香港文化博物馆于沙田的现址上重建,而文化博物馆的藏品则面临「解散」命运。
当局在提交立法会的文件中表示,「希望专馆座落于一个位于市中心、且交通便捷的地点,方便市民、游客及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拟利用现时科学馆及其扩建部分作为「国家发展成就馆」的永久馆址。
当局在文件中以备注形式交代,科学馆将会在文化博物馆现址重建,而文化博物馆的藏品则会「在其他博物馆重新整合和重置」。
翻查资料,当局在今年3月及7月向立法会提交的文件中,均称考虑长远设立「流行文化馆」,并无「杀馆」建议。
根据康文署统计数字,自1991年启用的科学馆,2022/23年度有逾110万入场人次,是香港「人气」最旺的博物馆。而以香港本土文化为定位的文化博物馆,2000年落成开放,上年度入场人次录得45万。目前除展出战后流行文化的「瞧潮香港60+」常设展外,亦有2017年开放的「金庸馆」以及与李小龙基金会联合筹划,原订展期长达13年至2026年的李小龙专题展览。根据2020年的审计报告,馆内及2间分馆共有126,655件藏品,梅艳芳的「战衣」、奖座、唱片等都是馆藏之一。
「李小龙会」会长黄耀强对自由亚洲表示,李小龙是近十多年文化博物馆中常设展览的「常客」,亦是世界李小龙迷经常「朝圣」之地。不明白为何如此仓促要搬走科学馆,「杀死」文化馆。
黄耀强质疑,「不单是李小龙,还有金庸、粤剧,有不同的主题,亦有常设馆,难道不可以等几年,另觅地找个新地方,为何做了这样多年也是恒之有效。科学馆是众多的博物馆中最活跃的,是最多人参观的,为何做得这么好的东西突然要改呢?」
梅艳芳粉丝开设的其中一个Instagram专页「anita.mui_」亦发文指,一直为文化馆中梅艳芳的常设展「感到庆幸」,因为「她不只是一个曾经的流行偶像,她正正式式成为香港历史的一部分」。但现今,「国家」先行,香港的文化、价值、身份不得不让路,令人难以置信。
文中感叹,「或许是我对这个濒死的城市太乐观了。闲置科学,摒弃文化,其实是一行对这个城市最合适不过的墓志铭。」
流亡台湾的香港艺术家黄国才对《光传媒》表示,港府「解散」文化博物馆的决定,犹如「塔利班式文化破坏」,与过去几年先后下架公共图书、推动「洗脑教育」、把「国殇之柱」拦腰截断装进货柜箱等如出一辙,是「国家策略」一部分,目的只为清洗、改造香港文化。
李家超提不搞「杂音政治」两大报章唱反调
香港区议会选举到来之际,穆迪调低中港展望至「负面」,行政长官李家超则为选民投票订下不搞『杂音政治』的准则。不过,两份香港主要报章对此并不买账。
据法广报导,改革后的区议会选举没有民主派能够「入闸」参选,社会选举气氛淡薄,须由港府无所不用其极地推动选民投票。
李家超日前在官营电台的专访中被问及,在这情况下,选民应如何择优时,李家超称,必须思想统一,不再搞「杂音政治」。
不过,《信报》12月7日在社评中指,穆迪在极短时间之内把中国及港澳两个特区的信用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个中带出的讯息无疑是,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已经将中港澳视作「三位一体」,关系密不可分。社评呼吁港府须清楚掌握现实脉搏,接受和面对现实,并予以恰到好处的应变部署。
社评进一步表示,李家超所表述的区议会选举的原则是「不搞杂音政治」,但更加理想的应该是,成功举办区选以令外界消除质疑的杂音。
《明报》同日的社评也就藉评论穆迪下调香港评级展望一事指出,穆迪此举的部分理由反映近年西方对香港观感转差,港府若要说好香港故事,「必须让国际社会看到香港多元开放未变」。
社评更引述张炳良的说法,指香港是多元社会,有些争议不必上升至国家安全的层次,新时期需要特别小心,不要走向另一极端。
自从北京强推《港区国安法》以来,香港经济地位一落千丈,近期更被大陆网民戏称为国际金融中心遗址,就连不少建制派政治人物都看不过眼。
立法会议员谢伟俊早前指,愈来愈多朋友认为近年香港太偏重国安议题,令从商者有压力,惹起好多不必要制裁。当《基本法》第23条完成立法后,国安法条文「较辣」的条文可被《基本法》第23条取代,从而在政治上「减辣」。
不过,谢伟俊的这番话随即遭到保安局局长邓炳强驳斥,指这种想法「其实好危险」。而李家超也在专访中回应称,有人指政府只重视国家安全而不顾其它,直斥这是荒谬的「软对抗」。
首届〈香港自由艺术奖〉展在台开幕
由日本「香港民主女神」与在台港人团体合作举办的首届「香港自由艺术奖」得奖作品展7日在台北基督长老教会济南教会开幕。主办单位指,展览要向政权表达港人不会向白色恐怖屈服,并将坚持对自由的渴望。
本届〈香港自由艺术奖〉以「愿荣光归……」为主题,共征集到56份作品,先由评审选出入围作品,再由公众投票选出冠、亚、季军。此次展览共展出13件入围及得奖作品,当中包括与2019年抗争运动相关的作品、流亡港人的VR房间、黎智英雕塑等。台湾是展览首站,预计之后巡回至伦敦及加拿大。
出席展览开幕记者会的发言嘉宾包括「香港民主女神」团队创办人兼展览策展人Alric Lee、「日本香港民主连盟」发言人兼前香港区议员叶锦龙、艺术家兼艺术奖评审黄国才、台湾立法委员林昶佐及范云、国际特赦组织台湾分会秘书长邱伊翎。
策展人之一李伊东介绍,比赛以「愿荣光归……」为主题,表达港人不应向白色恐怖屈服,并说:「我们应该向世界证明,我们对自由的渴望。」
香港抗争艺术家黄国才是比赛评审之一。他对自由亚洲表示,香港现在基本上连文化博物馆也不能存在,海外变成很好的机会让香港文化艺术,可以在不受审查的情况下真实地存在。庆幸不少艺术家为民主自由,勇敢参赛,令这个艺术展览成为一个这样的平台。
立法委员、「台湾国会香港友好连线」会长林昶佐致辞时表示,过去四年时间彻底改变香港,不少议员被DQ、身陷囹圄,香港已变成「不能回去的地方」。
林昶佐指,展览是给想念香港的人「心灵的抚慰」,「香港正成为一种精神,而不是一个地方」。而台湾可以扮演「推动的力量」,连结香港和海外的人,形成新的香港面貌。
另外,有来台旅游的港人现身展览,并用钢琴弹奏歌曲《愿荣光归香港》。她对自由亚洲表示,看到这个展览很欣慰,可感受久违的自由。并指,「香港的情况其实也影响台湾,希望台湾人醒觉。」
责任编辑:林莉